黔西南:科技赋能,垃圾焚烧厂变身“绿地标”
在兴义,绿地标一座现代化工厂正悄然改变着垃圾处理的黔西格局,它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南科能垃成为黔西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技赋圾焚生动实践样本。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烧厂瀚蓝固废兴义项目,以每天1200吨的变身处理能力,将城乡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电能,绿地标为守护绿水青山、黔西建设美丽黔西南书写着绿色答卷。南科能垃
仲夏,技赋圾焚记者走进位于兴义市郑屯镇的烧厂瀚蓝固废兴义项目,眼前呈现的变身是整洁的厂房和绿树成荫的环境,与人们印象中垃圾处理厂的绿地标脏乱差截然不同。在垃圾卸料区,黔西一辆辆密闭箱式垃圾清运车安静地驶过地磅,南科能垃称重后进入全封闭的卸料大厅,将“城市代谢物”倾倒入巨大的垃圾池。
来自兴义市桔山街道的环卫驾驶员吴天广每天往返于垃圾转运站与发电厂之间:“我早上七点出发,一天要运4车到5车,每车运18到20吨垃圾。”
“我是安龙县环卫驾驶员,安龙有4个站点,每天要运送10车至12车,重量在200吨左右”安龙县环卫驾驶员张龙说。
整个垃圾焚烧作业过程实现了“全密闭、全负压”管理。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机械炉排炉焚烧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炉膛温度在850℃以上,确保垃圾充分燃烧,有效分解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创新的ACC(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使燃烧效率得到优化,能耗同比降低1%至2%,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在中控室,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各项实时运行参数,技术人员正通过智能监控系统远程操控整个处理工艺流程,科技感十足。
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瀚蓝固废兴义项目生技部副经理李孝海介绍:“在燃烧过程中,重点关注烟气污染物数据指标,其中炉膛温度是重点管控,炉膛温度低于850℃会产生二恶英。”
瀚蓝固废兴义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民生和环保的公益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约120亩。一期工程日处理700吨,于2015年1月投产;二期工程日处理500吨,于2017年6月投产。如今,三条生产线协同运转,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烟气处理采用“SNCR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的组合拳,排放指标不仅优于国家标准,部分甚至达到欧盟标准。渗滤液经过多重工艺处理后实现“零排放”,炉渣被加工成环保砖,重新进入建筑循环;飞灰经过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安全填埋,真正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闭环。
该项目服务范围覆盖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普安县、册亨县、望谟县、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发电量高达1.4亿度,不仅满足了部分城市用电需求,更为兴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黔西南州的绿色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
“公司处理全州‘四县两市一区’生活垃圾,年处理垃圾40万吨至43万吨,投产至今,处理全州生活垃圾384万吨,相当于拔掉三座污染的大山,发电量在13.44亿度。”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瀚蓝固废兴义项目总经理欧子健介绍。
作为贵州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标杆,瀚蓝固废兴义项目不仅解决了黔西南州约80%的垃圾处理难题,还创造了3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了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还承担着环保科普教育的功能,定期向公众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垃圾处理的奥秘,感受绿色发展的魅力。
“公司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加上ACC创新技术,使焚烧技术可控,无污染物,环保单耗在原有的基础上同比下降1%至2%,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欧子健信心满满。
来源:黔西南日报 作者:王洋翠 韦荣 宋国娟
- ·黔西南州气象局2025年半年工作推进会召开
- ·港南区签约4.5亿元设施农业项目
- ·我市7家企业分别获认定为广西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智能工厂(先进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基础级智能工厂)
- ·我市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大赛
- ·116元/公斤!中国金鲳鱼热销中东,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这条“黄金鱼”
- ·我市紧抓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 ·我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暨“贵港甄选”集市活动
- ·贵港市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督导组派驻地方和单位名单公布
- ·黔西南州组织召开2025年“安全生产月”道路运输领域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会
- ·贵港军供站获广西军供系统野外保障技能竞赛第三名
- ·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严打“百吨王”
- ·时政简讯(6月21日)
- ·贵州省2025年高考成绩已发布,可多渠道查询
- ·“把我的民族音乐唱给人民听”——记二级声乐演员农华明
- ·我市全力保障高考中考期间食品安全
- ·广西工业互联网“百场路演”林业发展专题活动在我市举行